您的當前位置: 典藏網(wǎng) > 收藏熱點 > 淺析:紫砂壺收藏的幾個誤區(qū)

淺析:紫砂壺收藏的幾個誤區(qū)

作者:典藏網(wǎng) 發(fā)布于 2016-08-18 06:02:57 瀏覽 211 次

  紫砂“藝術高峰”正在到來

  記者:2010年的拍賣市場,已故當代紫砂泰斗顧景舟先生所制的一把石瓢壺以1232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宜興紫砂器拍賣單價之最,這能否理解為一個新時期的起點。

  鮑志強:在國內(nèi)藝術門類中,單件作品超千萬元的極少,這是社會對紫砂藝術的肯定,紫砂藝術從這里邁向更高的層次。過去拍賣市場紫砂壺列為雜項,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

  范偉群:相比玉器、瓷器,紫砂器的產(chǎn)生歷史及流通時間較短,這是影響其市場價格和價值走向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的興盛,是一個好的開端,相信紫砂藝術的高峰正在到來,其價值仍有很深的發(fā)掘空間。紫砂壺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其原材料的獨特性,其次是制作技藝之復雜巧妙,最重要的是詩、書、畫、印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都能共融一壺。紫砂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豐滿最全面的載體之一。

  鮑志強:做一把壺不難,難的是做一把好壺。經(jīng)常有人問我花多長時間來做一把壺,我認為壺的價值不是由做壺時間的長短來判斷的,一把好壺體現(xiàn)了作者多年積累的涵養(yǎng)、精力,這種心血值得大家關注。

  收藏不宜“隨大流”

  記者:普通的人要買一把合適的、原產(chǎn)地的紫砂壺,有什么建議?對于藏客和玩家,又有什么勸告?

  鮑志強:首先,無論做壺、愛壺、藏壺的人都不應盲目隨大流,而應提高對紫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可借助發(fā)達的網(wǎng)絡、豐富的書籍等學習交流,學會用正確的觀點看待和理解紫砂市場和器物。此外,還要對制壺工藝師的特點、制作方法等進行深入了解。

  范偉群:藏壺玩壺要一步一步來,不必期望一步登天,這樣才會少花學費、少走彎路。雖然近年來紫砂行情不斷走高,但收藏紫砂,不能光抱著升值、賺錢的想法,而是要學會品味紫砂壺的深厚文化內(nèi)含和韻味,享受紫砂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這樣的收藏才更有意義。

紫砂泥料并不稀缺

  記者:近年來,紫砂收藏持續(xù)升溫,紫砂泥料是否夠用成為一個話題。有人認為原來的礦洞已封,變成了一個小湖,老泥就極為罕見了,這是紫砂壺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鮑志強:紫砂礦泥是制作紫砂壺之本,準確地說它是“泥中泥”,是原礦中珍貴的紫玉金砂,其他的礦,主要用來制作大盆大缸。宜興的紫砂礦泥并不是由個體企業(yè)進行開采,而是由宜興政府有序、保護性地對泥料進行開采和分配,目前紫砂礦泥的儲藏量很大,資源不存在問題。說紫砂泥料稀缺,可能是商業(yè)炒作行為。

  范偉群:不能過度地夸大泥料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紫砂泥礦就是一團特殊的泥,它與新疆和田玉不同,玉挖出來直接就可以賣很高的價格,紫砂礦泥卻不是這樣。紫砂壺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原料,它是泥料、造型、工藝、文化等綜合載體。收藏和使用者應從更為整體的角度看待、評判一件紫砂作品。

  鮑志強:現(xiàn)在宜興正籌劃在最著名的紫砂礦源地――黃龍山建立一座礦源博物館,旨在向人們傳播更系統(tǒng)、全面的紫砂礦源知識,包括宜興礦源的分布等等,這些都表明了政府相當重視紫砂礦源管理,我們有一個共識,礦源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就消耗完,而是要讓子子孫孫都能夠使用下去。好消息是,最新的地質(zhì)勘探表明,地下的儲藏量很充足,遠遠超過幾百年已消耗的陶土總量。

  說“化工壺”是外行話

  記者:宜興古名陽羨,“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紫砂礦泥的價值在這古語中可見一斑。但時下關于“化工壺”之說甚行,紫砂中加上一些化工成分,泡茶沖水對健康不利。

  鮑志強:紫砂泥料本身含有多種化學元素,如果沒有各種化學元素的組合就成不了陶土材料,因此不存在“化工壺”、“化工泥”之說,說“化工壺”那是外行話。當然,某種元素不能超標,超出這個標準就會出現(xiàn)問題。

  范偉群:為了追求更好的藝術效果,使紫砂作品的表現(xiàn)更豐富,有時也會需要在作品上添加適量的氧化物。一代紫砂大師蔣蓉的作品,如蓮子壺,色彩很豐富,主要是在外面施色,而壺胎是本泥。

  鮑志強:有關陶土檢測目前主要針對兩個標準有嚴格規(guī)定,分別為含鉛量和合鎘量。這兩方面超標,產(chǎn)品就不能達標。但這主要還是反映在陶瓷的‘瓷’上,陶瓷原料及其表面的釉料都含有金屬氧化物,相對來說紫砂的影響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