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典藏網(wǎng) > 收藏熱點 >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收藏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收藏

作者:典藏網(wǎng) 發(fā)布于 2016-08-19 07:50:08 瀏覽 375 次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收藏在全國發(fā)行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幣100元券。新版人民幣發(fā)行后與現(xiàn)行人民幣等值流通,具有相同的貨幣職能。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與現(xiàn)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相同。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介紹

一、1999年版第五套100元券紙幣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第268號國務院令,中國人民銀行于1999年10月1日,在全國發(fā)行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幣100元券。新版人民幣500發(fā)行后與現(xiàn)行人民幣等值流通,具有相同的貨幣職能。

(一)鈔票特征

主色調(diào)為紅色,票幅長155mm、寬77mm。正面主景為毛澤東頭像,左側為橢圓形花卉圖案,票面左上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右下方為盲文面額標記。背面主景為“人民大會堂”圖案,左側為人民大會堂內(nèi)圓柱圖案,票面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漢語拼音字母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面額。

(二)防偽特征

1、固定人像水?。何挥谡孀髠瓤瞻滋?,迎光透視,可見與主景人像相同、立體感很強的毛澤東頭像水印。

2、紅、藍彩色纖維:在票面的空白處,可看到紙張中有紅色和藍色纖維。

3、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鈔票紙中的安全線,迎光觀察,可見“RMB100”的縮微文字,儀器檢測有磁性。

4、手工雕刻頭像: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于識別。

5、隱形面額數(shù)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裝飾性圖案,將鈔票置于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平面旋轉(zhuǎn)45度或90度角度,即可看到面額“100”字樣。

6、膠印縮微文字:正面上方橢圓形圖案中,多處印有膠印縮微文字,在放大鏡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樣。

7、光變油墨面額數(shù)字:正面左下方“100”字樣,與票面垂直角度觀察為綠色,傾斜一定角度則變?yōu)樗{色。

8、陰陽互補對印圖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左下方均有圓形局部圖案,迎光觀察,正背圖案重合并組成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是毛澤東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盲文及背景主景人民大會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觸摸有明顯凹凸感。

10、橫豎雙號碼:正面橫豎雙號碼。橫號碼為黑色,豎號碼為藍色。

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

(一)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的2005年版與1999年版有哪些相同點?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的規(guī)格、主景圖案、主色調(diào)、“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漢語拼音行名、面額數(shù)字、花卉圖案、國徽、盲文面額標記、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人像水印、手工雕刻頭像、膠印縮微文字、雕刻凹版印刷等防偽特征,均與現(xiàn)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相同。

(二)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的2005年版和1999年版有哪些區(qū)別?

1、調(diào)整防偽特征布局

正面左下角膠印對印圖案調(diào)整到正面主景圖案左側中間處,光變油墨面額數(shù)字左移到原膠印對印圖案處。背面右下角膠印對印圖案調(diào)整到背面主景圖案右側中間處。

2、調(diào)整以下防偽特征

(1)隱形面額數(shù)字:調(diào)整隱形面額數(shù)字觀察角度。正面右上方有一裝飾性圖案,將票面置于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做上下傾斜晃動,可以看到面額數(shù)字“100”字樣。

(2)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將原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改為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背面中間偏右,有一條開窗安全線,開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縮微文字“¥100”組成的全息圖案,儀器檢測有磁性。

(3)雙色異形橫號碼:將原橫豎雙號碼改成雙色異形橫號碼。正面左下角印有雙色異形橫號碼,左側部分為暗紅色,右側部分為黑色。字符由中間向左右兩邊逐漸變小。

3、增加以下防偽特征

(1)白水?。何挥谡骐p色異形橫號碼下方,迎光透視,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強的水印“100”字樣。

(2)凹印手感線:正面主景圖案右側,有一組自上而下規(guī)則排列的線紋,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印制,用手指觸摸,有極強的凹凸感。

4、取消紙張中的紅藍色纖維。

5、背面主景圖案下方的面額數(shù)字后面,增加人民幣單位元的漢語拼音“YUAN”;年號改成“2005年”。

版權聲明:除特別說明 其它文章均為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
資料編輯整理 人民幣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