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典藏網 > 收藏熱點 > 第四套人民幣:制作到設計的整個過程

第四套人民幣:制作到設計的整個過程

作者:典藏網 發(fā)布于 2016-07-25 02:55:31 瀏覽 231 次

 

第四套人民幣

 

第四套人民幣是籌劃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從1967年1月總行提出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的設想,到1985年5月定案,歷時18年,這期間經歷了曲曲折折,排除了各種極左干擾,最終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上的災難。196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向國務院反映了湖北機械學院部分群眾對人民幣1元券天安門上沒有毛主席像、紅旗和標語提出尖銳批評的情況,同時提出了新版人民幣的設計設想。同年2月,李先念批示:“應準備一套新版人民幣,設計圖景要多反映些生產關系方面的題材,克服第三套人民幣生產力題材多的問題。”

 

1968年7月16日,總行第一次向國務院報送新版人民幣設計方案初稿,主要以“三突出”(突出毛主席的光輝形象、突出毛澤東思想、突出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兩個反映”(反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主題思想,當時受到周總理的嚴肅批評。

 

1969年4月8日,總行第二次向國務院上報新版人民幣設計稿,票券畫面主要是反映極左的內容,仍未獲批準,后因林彪反黨集團覆滅而作罷。1975年11月18日,財政部(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合并)第三次向國務院上報設計印制新版人民幣的報告,設計方案的圖稿主要反映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和工農兵形象,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工農兵上大學、農業(yè)學大寨、工業(yè)學大慶等,同年12月29日李先念批示:“放一放再說。”

 

1976年5月10日再次請示,李先念批示:“暫時不辦。” 以上上報的三套方案內容均是“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的反映,由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路線指導下,均被一一排除,使極左思潮未能反映在國幣上,粉碎“四人幫”以后,1977年11月15日,財政部再次上報關于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報告,詳細陳述了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很快11月21日獲得中央政治局審查批準。

 

1978年4月,根據中央貨物院決定策,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首先組織印制系統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研究,同年11月,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在羅工柳主持下,由周令釗、侯一民、鄧澎、陳若菊等組成專家組,在印制系統專業(yè)設計雕刻專家張作棟、石大振、劉延年等參與下,開始重新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經過專家們集思廣益,確定了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思路,最后完成設計方案。1979年12月8日,總行上報第四套人民幣彩色設計稿 (當時沒有50元和100元券),12月20日經國務院原則批準。1983年2月24日,總行向國務院上報關于印制發(fā)行第四套人民幣的報告,同年3月3日國務院核準印制。

就在第四套人民幣設計過程中,1981年7月6日,總行就根據市場貨幣流通量猛增的實際情況,指示設計3種大面額票券,即20元、50元、100元,由北京印鈔廠設計為以泰山、新華門,人民大會堂、三峽,天安門、長城為正背面主景的3種票券。11月4日總行正式上報關于印制發(fā)行3種大面額票券的報告,詳細陳述理由,但此件未被批準。1984年2月29日,總行再次上報印制大面額票券的報告,3月4日國務院批示:“同意付印,何時發(fā)行另行報批。”10月23日總行上報關于公布新版人民幣時間及改變大面額票券設計主題的請示,陳述了原設計3種大面額票券與批準的1角至10 元券設計主題不一致,重新組織專家設計,并取消20元券,50元正面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背面用黃河圖,100元正面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像,背面用井岡山全景,并將兩張票券作為第四套人民幣的配套面額。#p#分頁標題#e#

 

1985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批準。至此,第四套人民幣整套設計完成。